看完七万条相亲吐槽,这辈子我都不想相亲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易数读 ,作者网易数读
9月19日,杨丞琳在出席活动时公开承认已和男友李荣浩领证结婚,双方更是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结婚证件照大大方方公开喜讯。
网友在调侃“孩子眼睛一定要像杨丞琳”的同时,也纷纷表示“又是为别人神仙爱情激动的一天”。
甜甜的爱情总是别人的,隔着屏幕吃狗粮才是当代单身青年的真实写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选择单身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也不希望一直单身下去,当单身青年身边没有可发展对象时,相亲其实不失为一条解决婚姻大事的途径。
但是相亲不是万能钥匙,当青年们摆脱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去相亲时,会发现可能还是摆脱不了单身。
比如近日《人民日报》报道的一位93年的姑娘,她相亲了50多次,最疯狂的时候一周和7位男士看电影,但还是没有找到合眼缘的。
相亲,合眼缘很重要
不论是社会对不婚人士的压力,还是父母对子女终生大事的关心,或是自己对寻求婚姻伴侣的渴求,相亲这种形式从古延续至今依旧没有过时。于此同时,每个置身相亲场的单身男女也各有感触。
数读菌爬取了123413人聚集的豆瓣“相亲后吐槽小组”上的70026条帖子,然后进行分词处理,想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在所有的帖子中,“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两类词出现了90064次,其次为描绘自身感受的“感觉”一词,它出现了63342次。
另外,还有直接表达在相亲中负面感受的“不想”和“不好”,这两个词加起来将近三万次。除此之外,“感情”也很重要,它出现的次数也超过了一万次。
两个人相亲不可能忽视自身的感受,这种含糊的感觉很难说清楚,但就像这位93年的姑娘解释的“合眼缘”一样,往往可能看一眼就能确定他/她是不是我想要的另一半。
“合眼缘”这三个字尽管很微妙,但也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库尔班主持的一项研究表明,无论相亲时准备的书面资料表示双方有多般配,多数人在见面的几秒钟后就可以做出决定要不要交往了。[1]
库尔班分析,在这种“快速约会”中,判断是否进行下一步的亲密关系受到直觉驱使,从看到对方第一眼就可以形成判断。因此,可能就算你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倘若对方没有感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但这绝不代表在相亲中就是情感至上,看对眼只是相亲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面对各种现实的考验让你忍不住想要吐槽。
很多时候,相亲对象都是父母等家庭长辈或是朋友介绍,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左右你和相亲对象是否进一步发展。
刚和一个相亲对象见面,谈下来也觉得对方不错,之后陆陆续续约会了几次,你决定把他介绍给你闺蜜,让她给你点参考意见。闺蜜跟你说这位相亲对象虽然各方面条件是不错适合结婚,但是感觉他并没有多喜欢你。
这时,就算你再看对眼,可能也会多衡量衡量。
除了参考朋友同事的意见,来自双方家庭的影响就更大了。
不比谈恋爱,相亲就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在相完亲后,在吐槽中除了不断提起本人和对方外,提到对方家庭成员的也不少。
例如,如果相亲对象在相亲时明确表明婚后必须跟父母住,你介不介意?或者对方父母是普通农民,没有稳定工作也没有养老金,外加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弟弟或妹妹,你会不会犹豫是否还要再见面?
不吐槽,那还叫相亲吗
一连串的问题后面,还有一连串的吐槽,相亲遇见的奇葩人和奇葩事,实在是太多了。
相亲考虑家庭因素很正常,门当户对依旧是很多人择偶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豆瓣“相亲后的吐槽”小组的70026条帖子中,直接吐槽“家庭”的就出现了12665次,相当于每6个帖子就会提到一次家庭条件。
当你被一线城市有几套房的相亲对象父母嫌弃连买一套公寓房都需要贷款时,就会明白物质上的门当户对有多重要了。
比家庭条件吐槽得更多的,分别是出现了28605次的“工作”、19434次的“户口”和13124次的“脾气性格”。
倘若两人都是“她在国企,我在银行”这样,也不会被吐槽得这么厉害了,大多的情况是要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要么就是对方不是体制内的工作嫌弃他/她不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和相亲对象刚坐下来,就被一连串问题“查户口”也经常被吐槽。当然,这里户口问题更多的还是字面意义上的户口。
在相亲市场上,有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户口的比外地人吃香多了。外地人也更希望找个本地人,这涉及将来孩子的上学问题。
除了物质上的一些问题,诸如脾气、性格、三观和兴趣方面的也被吐槽得不少。例如,就有女性发帖吐槽虽然相亲对象为人踏实真诚,但性格软弱、缺乏果断,在恋爱中属于被动型,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发展下去。
也有外向的男性吐槽相亲对象性格不够开朗,发帖询问:“性格和爱好都不一样,是不是不合适?”
还有一些人,因为自身的年龄问题,即使遇到不是很满意的相亲对象,还是会犹豫是不是要将就一下。甚至有人发帖吐槽称还没见面的相亲对象就问了一句年龄,就以大龄为由拒绝见面。
如果说相亲市场上对女性的年龄过于苛刻的话,对于男性来说,身高就是一道门槛。女性吐槽相亲对象总是虚报身高,男性则吐槽女生对身高要求过于严苛。
此外,还有容貌身材、育儿、学历等问题也经常被提及。然而,就算通过了以上所有的考验和相亲对象在一起了,也难免会因为生活上的琐碎产生不和而再次登上吐槽榜。
总之,相亲本质上更像是双向选择,双方就像在超市排列的货物,被考虑各种性价比。
在婚姻市场上要么男女双方遵从择偶的交换理论,评估对方拥有的资源后,如果一方的资源不足,可以通过交换另一种资源来作为补偿,使得利益最大化。
要么进行同类匹配,选择同自己的职业、户口、家庭条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相似的异性为配偶。[1]
大龄高知女性
真的更难找到结婚对象吗
如果分析豆瓣“相亲后的吐槽”的小组上发帖人大多都来自哪里,结果发现这些人的地理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北上广集中了小组中最多的用户,其次是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这也和豆瓣APP的用户分布特点相吻合。
因此,这里讨论的相亲问题也大多局限在这些城市中。
城市中的相亲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城市“剩男剩女”的流行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人口异质性的增长,城市匿名性导致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很难再形成熟人社会的那种交往关系。[2]
再加上通勤距离长以及工作繁忙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等,都市青年的社交圈限制是普遍现象。这时,通过相亲来解决婚恋的现实问题既直接又省时省力。[3]
同时,在豆瓣“相亲后的吐槽”小组中发帖吐槽的用户性别分布中,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前者是后者的一倍,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择偶上的焦虑情绪。
这很奇怪,从全国范围来看,明明15岁及以上的未婚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4],但在城市中大龄高知女性在择偶市场却处于不利的地位。
择偶坡度理论可以解释这个现象。该理论效应认为,两性在择偶上存在坡度效应,也就是男性倾向于找年龄比自己小、学历比自己低的女性,而女性则刚好相反。[1]
国内的一项以深圳城市女性为例的研究显示,在年龄坡度上,男性一般比女性大2至5岁,甚至有的大10至30岁,而女性选择的男性则一般比自己大3岁左右。[5]
同样一项基于南京市“万人相亲会”的实证调查将年龄与性别做交叉,其结果也符合婚姻中“男大女小”的理想模式。[6]
从丈夫与妻子文化程度的交互分析的结果来看,女性本科生的丈夫大多是本科及研究生,而男性本科生的妻子大多是中专、大专和本科生,学历坡度明显。[5]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择偶坡度也是有限度的。毕竟一个男研究生也很少会去找小学没毕业的女性,而小学文化程度的女性也很难找到一位男性博士生。
在如今女性本科生及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大龄的女性在婚恋市场相对处于一个不那么有利的地位,与此相对,低学历的男性在婚恋市场也不吃香。
但不论男性女性,相亲总归是奔着结婚去的,脱单这事不分男女,没有人想相亲50次、甚至100次都还找不到结婚对象。
究竟相多少次亲才能找到另一半这个不知道,但是对于一直徘徊在相亲市场的人来说,算法上的最优终止理论,也称为37%原则,或许可以给你参考。
最优终止理论的最优解近似地为1/e≈0.36788,也就是说,如果相亲对象按照100个人来算的话,相到第37个人之后,首次遇到的比前面最好的那一位还要更好的,可能就是你相亲对象中的“最优解”。[6]
但问题是,相亲已经很累了,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第37个人以后的那个他/她?
[1] 许荣漫. (2013). 城市青年集体相亲行为研究 (Master's thesis, 南京大学).
[2] 胡小武. (2010). 城市性: 都市 “剩人社会” 与新相亲时代的来临. 中國青年研究, 2010(9), 26-29.
[3] 李卿晓. (2018). 大学生相亲: 两代人的困惑与和解 (Master's thesis, 浙江大学).
[4] 中国统计年鉴2018. (2019). Retrieved 20 September 2019, from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8/indexch.htm
[5] 易松国. (2008). 从择偶坡度分析城市女性的婚姻挤压-以深圳市为例.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37(3), 77-81.
[6] 海外学人相亲记. (2019). Retrieved 20 September 2019, from http://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mm/mm_02_3_12/index.html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 | 张秋红
数据爬取 | 候钊轶
设计 | 吴湘权 赵鹏路
编辑 | 邱小奕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